解放战争时期,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罗炳辉积劳成疾,1946年4月完成山东枣庄战斗后,病情恶化,于6月21日在山东临沂病逝。
举办进博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当天,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和开到云南馆昭通展区进行巡馆。
据悉,本届进博会昭通共有7个县(区)16家企业30 人到现场参观、学习、交流。昭通日报记者:苏秀 文/图。11月5日,主题为新时代,共享未来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市开幕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红色故事……现场学习中,大家认真聆听讲解,追忆红军长征峥嵘岁月,重温那段光辉历史,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读书班(第二期)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昭通篇章为学习主题,在扎西干部学院安排3天半时间认真研学,在此期间将开展集中自学、现场教学、分组研讨、专题辅导等教学活动。
11月5日下午,昭通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二期),在扎西干部学院开班。暖阳映照、松柏苍翠,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也许此时,他想到的不是收获,不是粉饰太平和歌功颂德,而更多的是理性、正义、民心,是对自己的审视以及作为记者所饱尝的酸甜苦辣。
10年的记者生涯,所流过的汗水和泪水,让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记者的艰辛和痛苦,所经历的疲惫、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文章中。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2023年,这是我的第十个记者节。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
留言区就是心声区,就是新的舆论场,熬更守夜,每一条留言都尽量回复,这就是我的工作常态。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比骡子累,比蚂蚁忙……有人这样形容记者。
但我却不这样认为,碎片化传播只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它代表不了主流。在世界的眼睛里,我是正义高扬。你可以看到男记者高傲女记者骄傲,但你很难看到男记者奔赴一线采访抛妻别子的悲欢交织,很难看到女记者冲锋在前用柔弱肩膀扛起的使命担当……除了上述种种,今天的新闻人,还要承受新媒体盛行、自媒体横行、传统媒体难行的激烈竞争,还要承受转型是快死,不转型是等死的自我唱衰。我曾不顾生命危险翻越连绵的乌蒙山,徒步数十公里去采访一位用60元代课金办学的贫困教师卢政权。
我熬过的那些夜是值得的张永刚可以的,这次(内容)非常详细。永远谦虚谨慎,永远虚怀若谷。2020年1月下旬,昭通暴发新冠疫情,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防控工作。张永刚采访抗疫物资捐赠。
在有雨的时候,我是鹰在飞翔……在夜深的时候,我的灯光最亮。我始终不畏山高路远,不惧风高浪急,责无旁贷冲在最前面,用饱含深情的笔和镜头,用流淌着温度的文字和画面记录基层一线感人的瞬间。
没错,记者这一职业是辛苦的。我骄傲,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
没敷衍了吧?……一问一答,调皮互动。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任凭媒体格局如何变幻,不管前行的道路有多艰险,依然挡不住记者坚持正义、追求真相,为爱发声、为民呼吁的铿锵脚步。我的这份快乐,凝聚在笔尖。记者这份职业常干常新,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你可以看到记者曝光丑恶的坚毅和勇敢,但你很难看到泼皮无赖抢夺记者设备阻挠采访的情景。现在回想我的这10年,感触颇深,从最开始的小莫,变成了现在的莫姐,今后还可能变成老莫,我陶醉其中。
33年新闻记者职业生涯浓缩成我耳边响起的一首歌:在有风的时候,我是树的坚强。正因如此,这些年来,我一直心怀快乐义无反顾地在新闻的道路上奔走。
有时因为一篇稿件,我们需要冥思苦想,通宵达旦。有时因为一个字词,我们需要反复查证,争论半天。
写下这些文字,已是深夜。从7月末开始,我们加强和昭通市气象台的信息联动,24小时动态发布雨情、汛情预警信息。
你可以看到当地的官员和记者谈笑风生,但你很难看到在车站、机场,有人将记者一推老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正是因为有了对新闻工作这样的认知和理解,我才心甘情愿地为此付出,哪怕今天生命过半,依然坚守着心中的这份执念。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谭光吉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放下笔,不禁感慨万分。
报社温暖如风,吹开似锦繁花。有人说,记者是一支笔,坚持正义妙手著文章。
在每一个记者节到来之时,我都会来一次回望和审视,生发出些许新的认识和感触。希望未来的自己脚步慢一点、沉一点、深一点,多阅读、多思考、多努力,当我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能骄傲地告诉别人,这一支笔,我从未辜负过。
对新媒体编辑而言,发完稿件,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半,另一半则是回复留言并与粉丝互动。做好新闻,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沉浸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不知何故,想写点什么,却秉笔难落。有人说,记者是一盏灯,点亮光明播撒人间情。
作为一名有着11年从业经历的新媒体采编人员,我深刻意识到,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网络较量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每当别人问起职业,我都能骄傲地说出我是一名记者,言语之间透着自豪。
不错,记者作为社会的重要使者,他的脉搏时时与时代一起跳动。2023年11月8日是第24个记者节,本版编发4位记者的感言,他们和昭通市、县两级的近千名记者一样,奔跑在乌蒙大地,日夜忙碌,用笔写好昭通故事,传播着昭通声音,传递爱和真理,为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为昭通高质量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当下,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媒体工作者面临更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用网友、粉丝、用户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党委、政府的声音。今年7月,河北出现极端天气,暴雨成灾,引发全国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